今天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他解读2010年联合国坎昆会议峰会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坎昆等问题。

多数首脑不参与墨西哥外交部长埃斯皮诺萨近日对媒体表示,尽管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缺席,但依然会有约2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参加这次大会,多数来自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国家,其中包括巴西、玻利维亚、危地马拉、智利、挪威与肯尼亚等国家领导人。当时,各国元首最后参与了最后的讨价还价,但取得的成效一般。

10.Deep 发布 2017 假日 All Is Well 系列 Lookbook 潮流搭配

在墨西哥总统宣布坎昆会议开幕后,墨西哥外交部长,部长会议主席,以及WTO总干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纷纷致辞。僵局依旧:与会国众口难调本报墨西哥坎昆电 (特派记者 毛玉西、薛松) 记者从坎昆现场多方面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核心僵局涉及各国根本利益,会议一时还无法立即取得突破。三、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主要谈判者都不愿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作出更高承诺,都使得气候谈判进展缓慢,并将被一再延后三、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主要谈判者都不愿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作出更高承诺,都使得气候谈判进展缓慢,并将被一再延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分为两个阶段,在11月29日到12月7日是公约和议定书特定工作组会议,而12月8日到10日是举行公约和议定书的缔约方会议。

对于这次会议的规模降低的情况,气候变化问题专家王瑞彬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大多数国家的元首记者不会参加坎昆气候峰会,也是吸取了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教训。王瑞彬认为,由于各国元首介入所磋商的议题,往往涉及到各国的根本利益,各国根本无法在根本利益上作出让步。四、美方减排意愿与承诺难有定心丸。

其实,不论是在坎昆还是在哥本哈根,各国应该承担的责任一直是讨论、甚至博弈的热题。黄惠康说,200多个国家就像是200多个家庭,大家生活在一个大楼里,每家每天都会产出垃圾,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施泰纳近日表示,当前的处境非常非常麻烦,很多国家将气候方面的行动不力归咎于经济低迷。存在分歧虽然开幕式激动人心,但会谈的前景却是不容乐观。

对各方来说,美国根本无法作出任何有效承诺,尤其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之后,参众两院反对全球变暖观点势力上升,奥巴马极力推动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按《哥本哈根协定》,发达国家要在2012年前每年筹措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10.Deep 发布 2017 假日 All Is Well 系列 Lookbook 潮流搭配

虽然外界对坎昆会议期望值不高,但舆论对会议取得某种程度的成果却仍充满希望。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从目前看,由于核心僵局涉及各国根本利益,至少有四大僵局短期内都难以突破:一、减排目标难以达成共识,各方都采取了减排承诺的低预期,发达国家提出的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与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的减排40%的目标相距甚远哥本哈根大会最后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它虽然不是法律性公约,但为今后的谈判打下了基础。但会议中的五大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一是谈判的基础文件,二是减排目标,三是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四是长期目标,五是资金问题。

抚今追昔,从里约热内卢到哥本哈根再到坎昆,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漫漫征程,始终坎坷与希望交织。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因这份案文三次拍案而起。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该案文终被抛弃。如果把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的几年谈判算在内,气候谈判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可谓风雨兼程。

在巴厘岛大会的最后一夜,经过数天的彻夜谈判后,一份《巴厘路线图》草案摆上了桌面。[page]巴厘——眼泪挽救大会有鉴于《京都议定书》的经历,为保证各方在2009年就2012年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年至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减排达成协议,人们将希望寄托于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0.Deep 发布 2017 假日 All Is Well 系列 Lookbook 潮流搭配

美国的立场引起了与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和强烈不满。哥本哈根——五大问题待解唇枪舌剑、合纵连横,气候谈判的场面长期以来未有变化。

在会议期间,当谈判工作组逐渐开始有条理地讨论工作组主席案文并取得进展时,一份由丹麦自行拟定的案文突然出来搅局。但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缺乏政治诚意,实现既定目标的进展十分缓慢。这一谈判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激烈斗争。经过轮番激烈的讨论,最后37个发达国家不得不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承担框架性减排义务。回顾20年来的漫长谈判历程,人们发现全球气候谈判虽从未一帆风顺,但总在坚定地前行。全球多数人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与认识也随之在不断加深。

发展中国家代表猛烈抨击美国的立场,双方僵持不下,路线图面临胎死腹中的厄运。在这次大会上,各方对《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以至于出现了联合国气候谈判大管家德布尔泪洒路线图的经典一幕。

发达国家普遍逃避和转嫁责任,成为气候谈判路途坎坷的重要原因。除了美国以外,所有国家都已同意签署。

《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随后,德布尔在助手的搀扶下走出了会场,背后留下一片掌声。比如在2001年刚开始其第一任期的美国总统布什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在人类生存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刻,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场面依然如故。

此前一个月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全球减排谈判做出了安排,但会议未能就发达国家应提供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达成具体协议。一个小时后,当德布尔回到会场时,不知是眼泪的力量,还是众意难违,美国代表改变立场,同意在文件上签字。

此次会议有17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1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规模空前。美方还先后派出两批议员来京都坐镇监督,不许本国谈判代表让步。

它们需要留给29日开始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去解决。坎昆——并非句号经历了去年哥本哈根会议的跌宕起伏,人们对坎昆气候大会寄予期望——各方拿出诚意,在一些分歧较小的问题上达成平衡的一揽子协议,对争议较大问题努力相向而行,尽可能缩小差距,为明年南非会议达成最终协议打下基础。

的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然而其留下的资金支持额度和技术转让等具体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从2009年11月30日中国谈判代表团抵达哥本哈根算起,中国代表总共在谈判桌前苦战了21天,没有一场谈判是轻松的。京都——拉锯战自1995年开始,气候谈判开始围绕《京都议定书》展开。里约——播种任务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态体系遭破坏。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斥责这种空降案文违背大会程序规则,脱离了公约和议定书工作组案文的合法基础。比如,美国在京都会议事务级谈判阶段一直坚持在减排问题上维持现有规模的顽固态度。

这一会议完成了播种任务,而获得好收成,还需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大会主席、时任巴西总统科洛尔如是说。美国代表甚至表示:如果不规定发展中国家将来也承担减排义务,那就不签署《京都议定书》。

大会主持人德布尔突然泪流滂沱、泣不成声,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一会议完成了播种任务,而获得好收成,还需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大会主席、时任巴西总统科洛尔如是说。